信息公开
Information Disclosure

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上财校友红色之旅:福建校友 “红遍八闽” 寿宁行

来源:合作发展处 | 日期:2021年04月25日 | 浏览次数:91

编者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上海财经大学校友总会发起“全球校友追寻红色足迹”主题活动,倡议各备案校友组织及海内外校友走访各地红色革命旧址,感受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凝聚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的磅礴力量。

2021上财“红遍八闽”第四期

寿宁行


4月17-18日,在这个最美四月天,上财福建校友会及厦门校友会联合组织的“红遍八闽”系列活动第四期花落寿宁

寿宁县,古属福宁府寿宁县、建宁府政和县,位于闽浙两省交界,素有“两省门户、五界通衢”之称。山深林密的寿宁涵养着自己的独特风韵,她既是风景优美的避暑圣地,也是革命老区根据地,更是处处浸染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宝地,她所滋养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将我们两天行程的背包塞得满满当当。


廊桥“遗”梦

4月17日上午,从福州至宁德的二路人马及厦门至宁德的一路人马共22人在宁德站聚合,在去往寿宁途中,当地校友叶允华师兄加入同行,集齐23人后大伙马不停蹄地赶往此行目的地。


当天中午时间,我们第一个达到的景点便是寿宁斜滩镇,一睹斜滩溪下游的双龙木拱廊桥真颜。置身其中,可感桥上清风徐来,桥下流水潺潺、游鱼恣意,两岸草长鹭飞。据悉,该桥跨度、宽度、高度为全省现有木拱廊桥之最,目前已成为集交通、旅游、景观、休闲和古镇文化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物。


斜滩,古称龙滩,是闽东四大历史文化古镇之一,曾有“闽东小上海”之称。这里历史悠久,经济繁荣,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上世纪70年代之前,镇内木拱廊桥有10余座,如今所剩无几。2016年1月,斜滩木拱廊桥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郑多雄的主持下正式动工兴建,先后历时3年多,至2019年12月基本竣工。这是依靠村民众筹的力量重建一座木拱廊桥,可见当地人民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

除了双龙桥,在第二天的行程中,我们同样游览了位于寿宁下党乡的鸾峰桥。说起鸾峰桥,她是下党最闪亮的名片,关于她的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而她的存在已经远超其本身的意义所在。

据悉,宁德市共有56座木拱桥,现在木拱廊桥营造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首批必须抢救的非遗名录,生动地体现了地方民间传统文化,是宁德地区的传家宝。


红色甲坑 烽火涅槃

午饭过后,在当地向导缪正的带领下,我们驱车继续去往老区基点村——甲坑村进行了解。甲坑村地处闽浙两省的寿宁、福安、泰顺三县交接处,这里曾是闽东革命中心之一。

上世纪三十年代,叶飞、范式人、叶秀蕃、范浚等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通过旁听讲解员如数家珍般的介绍,我们了解到1935年10月5日,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政治委员刘英率领挺进师一部与闽东游击区领导人叶飞、范式人在犀溪甲坑村的郑家坑自然村会合,并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临时省军区,临时省委辖浙南特委和闽东特委,加强了对闽浙边地区反“清剿”斗争的领导。

据介绍,革命年代的甲坑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红色政权,村庄多次遭受国民党军队、地方保安团、反动民团的围剿,房屋被焚毁,数个自然村变成“无人村”,有名字记载的革命烈士就有61人,而无名烈士更是不计其数。

当我们亲自爬上村子前下方溪涧悬崖上的 “红军洞”, 无不感叹革命战争年代的岁月是何其艰难,红军的意志又是何其无畏。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当不忘历史,珍惜美好,野蛮体魄,锤炼意志。



时移世易,承袭着革命精神,如今的甲坑村不仅实现了“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还大力发展茶叶、锥栗等种植业及养殖山羊、蜜蜂、土鸡鸭等,持续规划中的红色旅游业也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发展之道,全面促进了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向导缪正也道出了当下农村劳动力不足,从业人员普遍老龄化的困境,不禁引人思考。


绿色西浦 茶味飘香

斜阳落日,我们顺着蜿蜒的山路返回犀溪镇,入住西浦景区双浦酒店。镇里的西浦村一直都有桥梁博物馆的美誉,在这个不到2000人口的村落之中,各式各样的桥梁有着十三条之多,平均每七、八十米一座桥,这样的风景在我国都是非常罕见的。最让人惊奇的是蜿蜒于村里的鲤鱼溪,水皆缥碧,溪中鲤鱼硕大而肥美。临溪而建的古民居鳞次栉比,青石板和鹅卵石相间的小路穿行于民居之中。


这里除了有清新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还因南宋状元缪蟾所属的缪家祠堂而散发着独特的人文魅力。状元牌坊、状元桥、闽北民俗文化馆、还有村委墙上的捐赠助教榜,古村落重教的千年历史,一脉相承。



当天晚上,饥肠辘辘的我们大快朵颐了寿宁当地的独特美食——地瓜扣锥栗粿御豆等菜肴。晚饭过后,在镇长林峰的指引下,我们来到当地茶企一窥寿宁茶产业的发展。茶业是寿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寿宁植茶历史悠久,明景泰八年,茶叶就以大宗土特产品对外销售,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县内生产的红茶,号称“坦洋功夫”。如今寿宁高山乌龙茶寿宁石井红茶广受消费者的爱戴,我们也因此行获益,每人获赠一斤寿宁高山茶。

为了不错过犀溪户外夜景,一行人的夜宵互动就在河滩边的小店铺展开来。啤酒配肉串、畅谈配回忆,歌曲配故事……溪畔边上,众人的笑谈声同溪水潺潺声共同飘远。

第二天一早的晨跑是团队活动的保留节目。活力满满的师兄师姐们,在山清水秀的西浦村畅快地体验了一把负氧离子对心肺功能的友好。



久久为功,花甲不坠青云志

4月18日,由于事务缠身,吃过早饭的朱玥师兄、郑德胜师兄及其家属、林为炎师兄及其家属、校友亲友饶静便与大家相向而行。此时还剩17人的团队一同驱车赶往下党乡,中途广宽师兄特意带我们品尝了早餐被遗漏了的当地美食——米糕。再次饱食一顿的我们途径寿宁北路戏剧院,广宽师兄邀请来了他的中学班长——卢彩娱老师为我们做即时的现场介绍。

卢老师是寿宁县进修学校的老师,还是省作协会员。在卢老师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寿宁北路戏俗称福建乱弹、横哨戏,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并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问及寿宁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卢老师即刻道出是古廊桥北路戏冯梦龙。而剧院的二楼是了解冯梦龙的极好去处。

“三言世上流传遍,万口交称眼识高。四载寿宁留政绩,先生岂独是文豪。”著名易学专家黄寿祺到寿宁考察后所作的这首诗,今天已成歌颂冯梦龙的经典名句。冯梦龙因其在通俗文学领域的成就而蜚声中外。

然而更为“学而优则仕”的文人所敬佩的是冯梦龙“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品质。据悉,文学巨擘冯梦龙一生仕途可谓不顺,尽管20岁左右就中了秀才,但56岁那年(1630年)他才以“老秀才”的身份补为贡生,后破例授丹徒训导。明崇祯七年(1634年),60岁的冯梦龙才升任福建寿宁知县。由时间可知,当时的明朝已处于末世,贪腐成风,矛盾丛生,然花甲之年的冯知县却以“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有礼”的施政方略,与民休养生息的为民情怀,以及勤政清廉的务实本色,不仅造福了一方百姓,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和正直改革家的操守。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能力,古人如此,今人可否?

离开剧院,当天下午我们在下党乡全方位体验“难忘下党”主题教育,见证下党乡的沧桑巨变。这里的一座桥,一种味道,一碗绿豆汤,一杯草药茶,都在告诉我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久久为功的精神传承,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继续前行。


绿叶讲坛(第13期)

两天的行程在我们离开下党乡后便告一段落。由下党去往宁德动车站的途中,移动绿叶讲坛活动在车上展开。

潘海洲师兄道出自己的人生经验,表示要珍惜时间,把“今天”当做最后一天来度过,诚实面对自己的本真,不再装腔作势。通过行走,把所见、所思、所想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提出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我知道自己现在正在做什么,却对应该要做什么还呈开放状态。”

校友亲友姚少蓉回应潘海洲师兄的问题,表示自己也未完成对该问题的思考。她表示置身在我们这个团队中感受到的是真实,杜绝一切装腔作势。同时她也结合我们在甲坑村的游览,表示我们应当要感恩前人为我们当下的和平所做的牺牲和付出。

喜欢人文的黄倩文师姐则俏皮地表达了此次活动让她学会了如何挑选上好茶叶、如何泡茶等等。

作为校友家属的00后王宁致借此向父母表白了不久后就要奔赴日本求学,陪伴父母的时间较少,趁着还在国内的时间利用一切活动实现“亲子游”。善思好学的宁致还对当下社会的“内卷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道出教育的初衷同实现结果本身的悖论问题。

台湾籍王丽熏师姐则感叹寿宁的风景同台湾的日月潭相差无几,并给出了一些旅游业发展中可以借鉴的细节。作为台湾人,她认为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中华文化根脉,两岸一家亲的历史传承是永不改变的,当下可融合的地方还有很多。

黄哲芳师姐则为大家介绍了如何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好的原则,同时现身说法,表示现在的自己通过每天睡前对一天以来的工作、生活进行常态化的反省,觉察自身的言行并改进不好的地方,让自己获益良多。

作为铁杆粉丝,校友亲友王媛媛则表达了研修哲学这门课程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希望“融”这个概念可以渗透进每个人的生活观念中。

校友亲友张秋华表示自从孩子上了高中以后,有了更多独属于自己的时间,通过结识正能量的团体和朋友,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美好了,她强调了正能量和运动的重要性。

校友家属李娟红表达了两天以来所到之处都真实体现了我们的乡村扶贫是真扶贫、扶真贫,对乡村振兴的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我们这个团体活动的喜爱。

会长师兄杨志磊则自由发挥,在对一众校友所谈话题有所触动之时,给出自己的理解。期间他对党员干部沉下心来为民做事表达钦佩,也对现在的教育乱象感到愤慨,以及在自己所处的年龄阶段下对时间这一概念的看法。

亲爱的校友们,第四期活动圆满收官,此行特别感谢詹广宽、张晓、庄剑英、苏齐忆为本次活动所做的策划与幕后工作,感谢当地犀溪镇镇长及甲坑村村主任的支持,以及叶允华、缪正、卢彩娱、龚立清、龚明芳等为本次活动所做的贡献。

下一场活动持续筹备中,敬请期待。


Tips:

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从1928年起,福建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财富。

同时,“清新福建”已成为闻名遐迩的金字招牌,早在2000年,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省长时就前瞻性地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祖国的绿水金山,在这里,你可以领略体现福建特点的生产、生活、生态共赢的绿色发展道路。

为了更好的增强上财福建籍校友以及在闽发展的全国校友的凝聚力和互动协助性,福建校友会与厦门校友会联合设计与组织2021年“红遍八闽”校友系列主题活动。

供稿 | 华科福建校友会 王媛媛

审核 | 上财福建校友会 杨志磊

转自 | 上海财大福建校友会





上一篇:下一篇:

地址:上海市武川路111号上海财经大学创业中心二楼 邮编:200433 CopyRight2016 @上海财经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