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活动 | “终于等到你”——上财厦门校友会组团甘肃临夏活动纪实
2022年,是2020全国脱贫攻坚战役取得全面胜利后的第二年,也是2019上财厦门校友会第一次组团到甘肃临夏的第三年。
志合者,不以山海远。从厦门到临夏2500公里,时间和空间阻挡不了校友们穿山觅海而来相聚的热忱,也阻挡不了这个夏天校友及家属们足迹沿路西北的快乐。
夏清凉自厦临东西协作而始,缘深深因大环西北而肆意。这是一场经久策划的最长旅途,全程9天,兰州出发,一入临夏,再进大西北,全程3000多公里。
有人说那里广袤、荒凉、沧桑、壮美;有人说那里厚重、多元、多情且深情。要我们说,是那里会留下行走过的足迹,随我们、随风景、随留下的上财故事,在岁月里静静沉淀。
2022年7月9日,天朗气清,集结了上财及上财家属们30人的大巴,从兰州接站出发,载着我们正式启程,跨越了青海甘肃,一起去看美的风景,听动人的故事,遇有趣的灵魂。
大巴跨过了刘家峡水库,终于抵达临夏州厦临公司—本次行程第一站。上财厦门校友会也时隔3年,终于再次组团与82级郭永忠师兄相见于临夏啦。
师兄热情接待了我们一行,也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茶点与刚采摘的香甜杏子,分享了三年来在临夏州的工作生活点滴与脱贫后的城市变化。
在师兄的带领和介绍下,我们走访参观了厦临集团。厦临集团是2017年10月在厦门国资委部署下,由7家市属国企组建而成的扶贫主力军,在临夏州如期脱贫,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了厦门贡献。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厦临公司更是厦门市唯一个集体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历经五载耕耘,厦临公司在临夏州七县一市,项目遍地结彩!
郭永忠师兄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公司的产业布局,包括厦琳鞋业、远达服饰、湖东箱包、华洋针织、回香斋等子公司,现在已有9家扶贫车间转型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已然形成以鞋服箱包、清真肉制品加工和消费帮扶为主的“2+1”产业格局,取得了多样化产业成果。
一排排货架上展示着各类牛羊肉、临夏特产、箱包鞋服、更兼极富盛名的河州牡丹萃取而成的牡丹面膜纯露等,引得校友无数惊叹。
厦门与临夏,十年扶贫路,浓浓为民情,一幅东西相牵、陆海相连的扶贫协作壮美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现。这里有着许多和师兄一样扎根在最前沿的扶贫干部,脱贫致富硕果累累的新临夏在他们的眼里熠熠生辉。
在临夏,我们向上财谆谆校训”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践行者学习,向理想与信念的坚持者们致敬。
经过了临夏大队胜利会师后的欢聚之夜,甘青大环线正式拉开序幕。
微凉细雨,伴着大爱无疆的大师兄准备的爱心零食与水果,我们向青海行进!
高速两侧,丹霞地貌迎面而来,与我们一路相随。这由红色砂砾岩经过长期的风化剥离以及水流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孤立山峰与奇岩怪石,是漫长历史时期中地壳运动产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无声地带我们走进西北风情,向我们展示着沧海桑田。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了青海塔尔寺。塔尔寺初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本名为“十万狮子吼佛弥勒寺”;相传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生之时,母亲香萨阿切在铰断脐带时,滴了三滴血,后来此地便长出一株菩提树。宗喀巴大师前往西藏求学时,母亲因思念在菩提树旁修建一座佛塔,见塔如见人。菩提树的每片叶子上都若隐若现着一尊狮子吼佛。
宗喀巴大师自17岁离开家乡赴拉萨求法,到63岁在甘丹寺圆寂,一直没有再回家乡。后人为护塔护树,修建了一座寺。这既是塔尔寺先有塔后有寺的缘由,也是该树主干包于金塔内的缘由
塔尔寺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壁画、堆绣和酥油花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菩提树旁,有朝圣者虔诚的信仰,十万次合十、俯下、跪倒、匍地、起身。依然青翠的菩提树不知见证了多少人一生中十万个等身长头,又净化了多少朝拜者的灵魂。
“信仰,化人间悲苦为醍醐甘露,导万象无常而迷途知返”(摘自敦煌研究院),总有一份平静,安宁,和平,善良值得被珍藏。
绕寺而行,我们看到塔尔寺的壁画色彩鲜艳、经久不变;大经堂悬挂的“十六罗汉显神通”和“八仙过海”两幅堆绣巧夺天工、惟妙惟肖;年复一年的酥油花不断绽放,即使是冰冷的水中零度制作、长满冻疮,凌驾于肉体上的痛苦也磨灭不了他们对佛教的虔诚、和对艺术至美的追求。
七月的塔尔寺夏花绚烂,更以僧人们在祈寿殿院内种下的十一棵菩提树为首。这一院子郁郁葱葱如今已蔚然成荫、芳香四溢,让祈寿殿成为这个季节的塔尔寺最为惊艳的“花寺”,为庄严肃穆的清修之地添了一份鲜妍明丽。菩提花开,芬芳馥郁,凝神树下,满眼是佛。
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天幕已经渐渐暗沉,如织人潮形成的喧闹鼎沸也渐渐褪去,空气中桑烟缭绕,塔尔寺尤显庄重、肃静、深沉。
站在寺院的出口回望,塔尔寺恰如一朵莲花,历经数百年岁月雨雪风霜的洗礼,仍然在高原之上、在朝圣者心灵深处,兀自静放。
这里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是众多信徒认为一生一定要来一次的地方,而我有幸第二次来到充满禅意的塔尔寺,朝圣者不变的虔诚纯粹、拂过消灾弥难的转经筒,再遇几百年流传下来的艺术三绝、感受佛教文化瑰宝的魅力。
又见塔尔寺,仍有一路的欣喜、满心的敬畏。来过,走过,听过,越过世俗,去瞥见灵性的光辉。
如果说,江河湖海各有独特的气质,那么,鹭江明艳精致,西湖浪漫古典,洱海纯粹明亮,青海湖犹显广袤而苍茫、神秘而神圣。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她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盛产著名的“秦马”。
初入青海湖,远处海天一色,近处牧场嫩草与枯草相间,呈现出油画般的多色带质感。立体空间似乎被压缩成二维油画空间,只有田间走动的秦马和穿梭而过的旅行车,能打断这种错觉。身为旅行者的我们,当然非常兴奋开启了当日的摄影大赛。
这里也美,那里也美,本以为这种牧场和湖水的碰撞就是青海湖带来的全部新鲜感,却不想这仅仅只是开端。
走进青海湖,突然有点威尼斯水城的浪漫情调,岸边邮轮快艇悠闲地等着来客,湖中远远屹立的女神像神秘而庄严。湖中不倒的枯树在彰显着它们的坚韧,我们惊叹于青海湖的天空如此触手可及,以及其母亲湖似的的包容。众多棕颈鸥在她的怀抱里盘旋,甚至可以停在游客手中,落进拍照的镜头里。七彩的经幡在青海湖边飘扬,转经筒不断翻转接受游人的祈愿和祝福。这里自带某种神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我们深处其中,到哪都是美景,心情也变得开阔起来,感恩造物者赐予青海湖的奇迹,也感谢我们能有机缘在青海湖相聚。
海拔渐高,天空愈显湛蓝通透。远处是巍峨,山峰彼高此低连绵无尽,棕色山体被阳光刻画出若干阴影,错综复杂却显苍劲有力;近处是温柔,一望无际的白色盐海,大大小小的水洞,深深浅浅不太一致,竟呈现出绮丽的淡蓝色、翡翠色、祖母绿……
这是大柴旦翡翠湖,当我们欢呼雀跃的慢慢靠近,才窥见这竟有“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的美景,好一派水漫天上,云游脚下的仙境!选一片喜欢的湖泊沉浸下来,掩耳不听那俗世喧嚣,寻一份真正的自由自在。
阳光热烈,闪耀在湖面,绿的沁人心扉,透得冰清玉洁,平静的没有一丝涟漪,噢,这不正像少女的眼眸,清澈见底。我们拼命地按着快门,想留住眼前的光和影,我们奔跑舞蹈,想和这梦境更近一些,强光和紫外线好像都没了影,就生怕这迷人的向往世界,转瞬即逝。不远处还有拍写真的姐姐,操控无人机的父与子,也都和我们一样抓住最佳机位,沉浸于不经意撞见的秀色可餐中。后来,姐姐热心的把摄影师借给了我们,父子也从高空视角为我们定格最美的瞬间,每一帧画面都是溢不住的心动和喜悦,我们和偶遇的旅人一起追着光,直到夕阳落下。
莫如不见,高耸之下,窟窟惊绝唱古今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更多史诗和荒野”,我眼里的莫高窟,就是史诗般的存在。它是画更是故事,续写了千年的文化与亘古不变的传说。
伟大并非一蹴而就,敦煌莫高窟自开窟历时一千多年才完成,或者说,才停了下来。更确切的说,他兴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北魏、隋、唐、宋、西夏而讫元代,整个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而能供游客观览的仅有75个,我们在大师兄的指点下,提前半个多月订票,可以参观其中的9个石窟。
跟着导游讲解,我们当天参观的第一个洞窟为96号窟,里边供奉的是一尊依山而塑的巨型弥勒佛像,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这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是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在唐代就被称为“北大像”。而我觉得它最了不起的是修建于石洞之中,仍如此惊憾,实属天作!
第二个窟是148号窟的睡佛,窟内横卧着的巨大卧佛,眼睛半睁半闭,解说员说这是他离世时的样子,又仿若睡着了,也被称为“睡佛”。睡佛的左右及上面还林立着72尊泥雕,均是其弟子,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修为的深浅,表情越从容的,修为越深。
而后陆陆续续跟着人群,我们也参观了唐宋多个石窟,有释迦牟尼佛和他的两个弟子迦叶和阿难。年长者为迦叶,佛陀十大弟子之首,尊者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被称为“头陀第一”。年少者为阿难,佛陀五十五岁时,选阿难为常随侍者,长达二十五年。因为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不同年代的三尊泥像略有不同,各个洞窟的飞天也是各式各样。如果你时间相对充足,建议跟随其他团队,继续游览参观,毕竟有些经历错过了,可能就是一辈子。
岁月给了敦煌最大的馈赠,成就了一座旅游名城,一座艺术名城,一座文化名城。一尊尊塑像,一方方壁画,一卷卷文史,在这里汇聚一堂,游览莫高窟宛如一次次的时空穿梭,带我们的是一次次的文化洗礼。
你,心动了吗?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盛放于历史风尘中的塞上江南历久弥香。若不是小伙伴们的努力,我们可能因为过分担心疫情而错过了这场浑然天成和刚柔并济的视觉盛宴,张掖这片广袤的钟灵毓秀之地竟孕育出七彩丹霞这般绝美的地质风貌,似梦似幻,令人拍案叫绝!
一定是七月旺盛的生命力让丹霞也受到了鼓舞,当我们踏进了它的领地,满眼是绿玉红裳,荡气回肠,大地的脉搏跳动在烟岚雾霭之下,血液流淌在群峰沟壑之间。
千万年前的沉默湖泊,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后才从水底慢慢显露,风霜冲击显露出“羽化成蝶”的溢彩流光,从红到橙、由灰及白、紫蓝黄碧,像上帝的颜料盘肆意偏爱却有章法的洒落在这山地丘陵上,浓烈交织中宣泄着古老激情。
校友们感叹惊呼,这儿好美,再高一些那更美,直到登上最高观景台,你才发现,立于山巅,言语和眼前的瑰丽相比才是最苍白无力的,我说不清眼前的一切,是一挥而就的斑斓油画,还是不小心遗落人间的仙山宫阙,若不是亲身经历,你一定无法感慨我们的感慨,连绵不绝,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如明霞。
师兄们一大家子,师妹们闺蜜相依,孩儿们广阔天高,大家合影着留念,丝绸锦缎包围映衬他们的笑面如花,而他们之间的爱好像又把风鸣山色再次点燃。
下次还想来上一天,从清晨到日暮,光影的变化一定美艳得连阳光都不敢打扰。
我们吃过就着蒜头吃的手抓肉,细腻鲜嫩的羊脖子酣畅淋漓,围围坐过烧烤炕锅配上青稞啤酒,骑行过翡翠湖畔最亮眼的摩托车队,拍过热火朝天的公路帅照,还曾是高速路上排队的吃瓜群众。
西北的阳光绚丽,西北的风景无限,西北的味道还在舌尖,西北唱过的歌还萦绕在耳边。敦煌古城的飞天,鸣沙山下的骆驼,嘉峪关的全羊宴,西北之行的故事我们还有很多很多……
上财厦门校友会联络人 王毅: kenisontheway(微信号)
转自|上财厦门校门